公路“白改黑”工程方案探讨--道路工程--工程技术--论文--路桥网
推广 热搜: 土工格栅  土工布  工程  路桥  沥青混凝土  机械  沥青  施工  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 

公路“白改黑”工程方案探讨

   2015-05-07 中国路桥网李经理0
核心提示:公路“白改黑”工程,加铺抗裂贴可有效防止旧路裂缝(伸缩缝)的反射上海,解决新面层路面的开裂。

    白改黑,道路建筑用语,是把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灰白色)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黑色),达到环保、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相对于原先的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后的道路路面与轮胎之间附着力增强,车辆在处理紧急事件中制动性能大大提高,车辆行驶起来更加安全,更加平稳;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将大幅度下降,为降低城市噪音起到了重要作用;黑色沥青路面吸尘性能较好,能有效吸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扬尘,从而能提高街道两店铺、居民住宅的空气质量,提高美化城市环境的质量。
白改黑方案一般有四种
1、修复原路面并设应力吸收层
2、老路碎石化加铺沥青面层
3、挖除老路面后新建复合式路面
4、挖除老路面新建沥青砼路面
    以上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耗时、费工、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本公司生产的基层抗裂贴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了以上的弊端只要把原水泥路面清扫干净,用基层抗裂贴在原路面的接缝和裂缝处粘贴即可。可以直接把原路面作新路面基层用,加铺好抗裂贴然后直接加罩新面层。
抗裂贴介绍 :
   “抗裂贴”是一种橡胶沥青类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由沥青基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材料、高强抗拉织物、耐高温、与沥青相容性好的抗拉织物复合而成,其在高温下不流动,低温下不脆裂,厚度一般为1.5~2mm,宽度为30~100cm。
   抗裂贴主要是利用其柔韧性和延展性,减弱基层裂缝(伸缩缝)处的应力集中,降低面层在裂缝处的劈裂作用,同时消除裂缝处的不平整。具体表现为:
1、力学效应。抗裂贴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一个应力吸收膜,可增大基层内的垂直裂缝沿界面向水平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延缓反射到路表的时间。
2、侨联作用。基层裂缝形成后,抗裂高强抗拉织物、耐高温、沥青相容性好的抗拉织物双层侨联作用  使开裂断面具有一定的抗弯拉能力,减少裂缝张开变形,降低裂缝尖端的拉应力集中。
3、嵌锁咬合作用。抗裂贴将提高开裂断面抗剪切传荷能力,降低裂缝尖端的剪应力集中。
4、耐低温、防水作用。抗裂沥青基高分子材料具有在一定低温下保持一定弹性的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效果,并且在低温时保持形状不发生变化,防止路表开裂后水的下渗。
抗裂贴作用机理:
1、应力吸收及抗开裂。高分子抗裂贴在沥青面层中,能够将车轮接触的下面层压力和轮载边缘以外区域受到的应力分散,在两块受力区域之间形成缓冲带,使此处应力逐步减小,减少应力集中对沥青面层的破坏,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寿命。隔离作用,铺设抗裂贴将开裂的面层与沥青面层隔离。
2、避免了开裂层面与沥青面层的直接接触。抗裂贴阻止了基层裂缝拉应力直接传递到沥青混凝土面层上,抗裂贴使上下层很好的粘连成一整体,共同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足以防止界面上下层的相对位移而保持连续。
3、抗裂贴可提高道路整体的强度。抗裂贴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承受一定的裂缝拉应力。高分子抗裂贴凭借其良好的抗拉强度及粘结性可以将下层裂缝两侧连接起来,形成1米宽的绝对的整体防护层,抗裂贴层面将承受裂缝的全部拉应力。显然抗裂贴起到提高整体强度的作用,在此意义上说,抗裂贴提高了路面结构层的抗拉强度。
抗裂贴的铺设:
1、将抗裂贴揭去隔离纸,以裂缝(伸缩缝)为中心线将抗裂贴平整的贴在混凝土路面上,尽量贴平,不要出现褶皱。
2、用胶轮压路机或是滚筒碾压,将抗裂贴熨贴至地面,以确保抗裂贴同路面结合成为一体,不能有气泡、褶皱。
3、抗裂贴碾压贴平后,尽量避免对抗裂贴的表面污染和破环。
4、喷洒粘层油,或直接加罩新面层混合料。铺设抗裂贴后,可以按沥青混合料罩面的施工规范;如果撒布乳化沥青等粘油层,为防止车辆或摊铺机破坏抗裂贴而达不到最佳使用效果,可在抗裂贴上撒些碎石或混合料。

    用抗裂贴处理基层裂缝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有效性已经过实践检验。从养护角度来看,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裂缝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目前已将其应用于基层裂缝路面日常养护维修。此外,对高速公路在建设时期先行处理基层裂缝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大大减少后期养护的费用,而且对于市政道路普遍存在的反射裂缝问题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巨大。

抗裂贴具体问题请联系抗裂贴、贴缝带生产厂家李工,24小时为您解决抗裂贴产品问题。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