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环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报告--道路工程--工程技术--论文--路桥网
推广 热搜: 土工格栅  土工布  工程  路桥  沥青混凝土  机械  沥青  施工  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 

北京市五环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报告

   2006-09-22 中国路桥网 佚名 0

一、北京市五环路基本情况

北京市五环路(原称公路一环)是一条十分重要的TRANBBS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它位于市区与远郊区之间的城市边缘地带,距市中心10~15km,连接着TRANBBS规划居住人口200多万人的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等10个边缘集团和亦庄卫星城,以及主要奥运场馆和科学城,并与北京市向外辐射的所有高速公路及国道、市道相交,是一条大容量的截流过境TRANBBS交通、疏导跨区交通的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也是一条城市快速交通干道。

五环路全长98.58公里,起于八达岭高速公路立交,按顺时针方向,跨京承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京通快速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开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京原公路,再接回到八达岭高速公路的五环路起点。全线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5米,TRANBBS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小时。

五环路共建大型互通式立交12座,一般互通式立交19座,分离式立交55座(其中公路与铁路立交12座,跨河桥21座),特大桥11座,铁路顶进箱涵6座,深槽路堑7段,人行天桥16座,通道桥23座,桥梁总数259座。建设道路总面积472.27万平方米,桥梁总面积69.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43万平方米,填筑土方1525.7万立方米,挖方214万立方米。批复概算投资为136.4亿元。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置齐备的安全、通讯、监控、照明、收费等设施。

五环路分四期进行建设。从2000年11月开始陆续开工,2001年9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至2003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

二、北京市五环路的主要功能和重要作用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建国以来,北京市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更为迅速。随着人民生活实现小康,北京市民对改善居住环境和追求出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对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环路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和改善城市布局的需要所进行建设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五环路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对首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环路的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北京城市环境和交通条件,产生了十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为城市形成一条新的交通大通道,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为汽车使用者带来巨大的节约效益;促进五环路沿线及郊县土地与房产开发,进而加大投资与消费,并最终拉动GDP增长而创造巨大的新增效益;对北京市城市布局和产业开发,以及改善环境都产生显著的效益。初步测算,五环路建成使用后,仅在20年评价期内可计算的各种效益就达到五环路总投资的10.7倍。此外,五环路对于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还具有大量的难以定量计算的各种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
(一)改善北京市交通环境,完善城市快速交通干线网
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和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道路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五环路具有截流和疏导过境交通、承担城市快速交通等多重功能,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城市快速交通干线,极大地改善城市道路网络,缓解当前及未来城市交通紧张状况。

1.五环路是截流、疏导过境交通的重要高速公路
北京是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3条国道主干线和多条高速(快速)公路及国道以此为起点连通全国,是全国交通流的汇集中心,既是大量的客流、货流的目的地和出发地,也是大量跨省区交通流的必经之地和中转之地。五环路作为市区边缘的一条高速环路,担负着截流、疏导穿过六环路即将进入市区的过境交通流的重任,其可以有效地将过境车流截流在市区外面,引导其从外围环路通过,从而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功能和生活的各种干扰,减轻市区的交通与环境压力,起到城市保护屏障的重要作用。同时,五环路还起着疏导沿线各边缘集团以及卫星城和远郊区的跨市区交通的作用。
此外,五环路还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五环路连接着北京市所有的对外放射状公路,并作为北京对外放射状国道主干线和高速(快速)公路及国道的起点。五环路的环路功能将这些公路连成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连通性和交通效率。
2.五环路是市区外围快速交通主干线
五环路是北京市快速交通干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市区外围交通和疏导跨区交通的重任。根据城市规划,到2010年五环路沿线10个边缘集团人口将达200万人,相当于一个特大城市的人口。五环路将成为不断市区化的该城市外围地区最重要的一条城市干道,与市区放射状道路一起共同担负着沿线200多万人口进出市区中心区的交通出行任务。此外,五环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通过环路的导流作用,可对进出市中心区车辆的流向分布进行有效调节,平衡有关道路的交通负荷,减少交通拥堵。
3.五环路是市区的大容量快速交通通道
五环路作为市区的大容量交通通道,是北京市城市"纵、横、环"快速道路网系统的重要构成,并直接承担市区内不断增长的巨大道路交通流。随着北京城区的扩大,五环路已经成为连接北京市城区各主要道路、实现北京市内快速交通的环行大通道。它与放射状快速路、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共同组成北京市区的大容量快速通道系统。尤其是在四环路趋向饱和的情况下,可以较大幅度地分流四环路交通流,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五环路的建成,将开辟一条新的城市快速交通干线,承担北京市城市快速交通的重任,对改善北京城市交通环境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4.五环路可以缓解北京市交通紧张,产生显著的交通节约效益
北京市区人口聚集、产业发达,巨大的城市交通需求产生了巨大的道路交通压力。特别是近年来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越来越快,加速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8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与1995年80.4万辆相比,年均增长近13%。但随着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现有主要交通道路网上的车流量日

[1][2]下一页


[NextPage]


益增高。曾担负城区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功能的二环路、三环路相继出现超设计能力的车流量状况,即使是2001年竣工的四环路,部分路段交通量已超过30万辆/日。五环路建成通车后,近期约分流四环路20%的现有车流,同时将改善沿线相关路网的交通状况。初步测算,到2008年由于相关路网交通拥挤度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加快,而使机动车辆行驶成本平均每年合计节约10.03亿元;并使交通出行人员在评价期内平均每年节约在途时间价值折合3.76亿元。五环路正是一条能够满足城市机动车辆快速行驶、减少交通成本的大容量交通干线。

(二)促进五环路沿线的土地和房产开发,实现边缘集团发展战略
北京市实施"分散集团式"布局规划,既是缓解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努力目标。五环路建设所形成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设施,将有助于加快“分散集团式”布局规划的实现,对引导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市中心区人口向城市外围疏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五环路是北京市实现"分散集团式"布局规划的重要交通基础
加快北京市边缘集团和卫星城的建设,充分发挥边缘集团和卫星城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城区的常住城市人口要逐步向外疏散,到2010年,边缘集团将吸纳市区常住城市人口200万。五环路作为城市外围的一条重要基础性干道,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增加了人们进出市中心区的通路,并且较大程度地带动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绿化环境的改善,提高了边缘集团的居住吸引力,为市区边缘的土地和房产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对实现北京市城市现代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Page]
2.五环路有效地带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
五环路经过的沿线地区主要是城市发展较为落后的、尚未规模化开发建设的农村地区,普遍房屋破旧、交通和卫生条件等环境状况极差。在五环路建设过程中,沿线拆迁面积达125.3万平方米,不仅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两侧各100米的绿化大大改善了沿线生态环境与大气环境;同时,五环路建设带动了城市边缘地区的通讯等各种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五环路建设将促进了房地产开发,使沿线土地与房产升值
五环路的建成,使得沿线的交通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也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边缘集团的土地开发,促使边缘集团和沿线建设用地的土地增值,以及沿线规划的住宅价格上升。自五环路开工建设以来,10个边缘集团和亦庄开发区以及沿线的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普遍提高1-2个等级,土地潜在增值约为660-700亿元;边缘集团同一地区楼盘价格大体上升200-500元/米2左右,未来五年增值达185亿元左右。按照五环路产生的交通分担率推算,五环路对沿线土地增值的贡献约为240-254亿元,五环路对沿线周围房地产收入增加的贡献近五年约为85亿元,并预计将持续到2015年以后。因此,五环路建设项目对房地产开发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扩大投资与消费,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五环路是北京市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建设之初就对全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GDP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1.项目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在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中,投资对GDP的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据北京市投入产出参数,在经济循环体系中,每投资于基础产业和设施100亿元,就可以形成88亿元增加值。以此计算,五环路投资建设项目可以形成120亿元的GDP增加值。
2.项目对北京市区路网容量的贡献。扩大消费是各级政府所采取的重要经济措施。五环路的建成使用,将使北京路网增加10%的容量,由此可为北京市区多提供20万辆汽车容纳能力,即可为250亿元以上价值的购买消费创造条件。同时,购车消费可增加82.7亿元的GDP产出。其次,20万辆汽车的年行驶消费约为35亿元,可对GDP增加11.9亿元的贡献。
3.项目对沿线房地产业的拉动。房地产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有关研究表明,房地产业链较长,产业关联度很强,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多达50多个产业部门、上千种产品和服务。五环路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业投资的增加,使边缘集团地区的房地产开发速度明显加快,形成了对GDP的拉动。近年来边缘集团和五环路沿线住宅投资变化表明,五环路建设带动了29亿元的住宅增量投资,多创造了4.78亿元的GDP增加值。这一效应将至少可以持续到2015年。
4.项目对沿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五环路贯穿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大兴区,连接北京市高新TRANBBS技术产业发展的两个龙头--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环路的建设将对沿线开发区和工业区交通环境的改善和交通运输成本、商务成本的降低起到了积极作用:①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增强产品的竞争力;②提高各园区及开发区之间联通性、便捷性,增强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③有助于市区内企业的外迁,促进具备一定规模的加工制造产业群的形成;④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托;⑤提高了中关村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开发基础地的辐射能力,有助于卫星城等周边地区的产业加快发展。
5.增加就业岗位。五环路是一项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除项目建设TRANBBS施工期间每年为社会创造出就业岗位约2.8万个以外,在工程项目建成后,公路的养护、路产维护、交通管理以及沿线的加油、餐饮、车辆维修服务等,可以提供多种方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6.项目增加的广告收入。五环路建成后,沿线及附属设施可安排一部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广告,通过经营性广告位的招商出让可以获得相应的广告收入。

(四)保障奥运交通,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目标
五环路是北京奥运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将担负着奥运交通的主要任务。五环路作为北京市申办奥运会所承诺的基础设施项目,连接着奥林匹克公园和西部社区的主要比赛场馆,是实现运动员、教练员及奥运官员由驻地到比赛场馆耗时不超过30分钟承诺的重要保证。因此,五环路将起到奥运会期间交通和安全的紧急保障作用。根据预测,2008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350万辆,四环路平日断面交通能力需求将达50万辆/日以上。届时,即使采取智能交通系统等各种措施提高路网交通效率,通行能力仍难以满足需要,而奥运会期间交通则更为困难。虽然奥运会期间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减少一部分车流,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五环路连接着奥运会大多数的主要场馆,是奥运交通大道,与四环路一起形成奥运场馆地区内外两侧的快速通道,是奥运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五环路的建设将较大幅度地增加城市路网容量,特别是与奥运有关的路网容量供给,对奥运交通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奥运交通很大程度上将要依赖于五环路这条紧邻奥运设施、与市区放射状快速路和主要干路连接性好的大容量快速通道,利用其大通行能力的环路功能起到快速疏导通往城区各方向交通的作用,确保运动员、官员、记者以及观众等可以快速地到达主要比赛场馆并在跨区场馆中出行。

(五)减轻市中心区人口压力,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疏解中心区的人口压力,一直是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五环路直接改善了边缘集团的周边交通,并通过环路功能将各条放射状快速路连接起来,改善了边缘集团与市区中心和卫星城镇等其它地区的连通条件。五环路已经成为实现"分散集团式"布局和构建"市中心区-绿化隔离带-边缘集团-卫星城-小城镇"城市格局的先行基础设施。
自从五环路开始建设时起,五环路沿线边缘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和住宅销售就已经在不断升温。五环路的建设加大和加快了人们对边缘集团及亦庄卫星城等地区低密度、较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加快了市中心区人口的向外居住迁移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
五环路是北京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对于北京市城市布局的改善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边缘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逐步步入汽车时代,五环路城市干道的功能将越来越明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1][2]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